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携手新乡,共筑卫星制造配套产业新基地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河南省新乡市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卫星制造配套产业基地。这一合作标志着中国航天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为新乡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领军企业,拥有丰富的航天技术和产业资源。新乡市作为河南省的重要工业城市,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此次签约,旨在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推动卫星制造配套产业在新乡市落地生根,实现互利共赢。
卫星制造配套产业基地的建立,将为新乡市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产业基地的建立将有力推动新乡市产业结构调整。新乡市将以航天产业为核心,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以航天产业为龙头,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集群。这将有助于提高新乡市产业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产业基地的建立将为新乡市带来大量就业机会。随着卫星制造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吸引大量人才前来就业,从而带动新乡市劳动力市场的繁荣。此外,产业基地还将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如物流、餐饮、住宿等,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
再次,产业基地的建立将提升新乡市科技创新能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把先进的航天技术带到新乡市,与当地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将有助于提高新乡市科技创新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产业基地的建立还将促进新乡市与国内外航天产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各类航天产业论坛、展览等活动,新乡市将加强与国内外航天企业的联系,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
为了确保卫星制造配套产业基地的顺利建设,双方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双方高层领导组成的合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新乡市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基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强化人才引进。通过设立人才专项基金、提供优厚待遇等措施,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基地建设。
四是加强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总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新乡市共同打造的卫星制造配套产业基地,必将成为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一产业基地必将取得丰硕成果,为我国航天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 延津火烧非遗传承人收徒,游客可现场挑战烙制“千层酥”
- • 非遗文化走进校园,30所中小学开启传统技艺课程之旅
- • 新乡市荣膺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获专项资金助力发展
- • 延津县“一元民生保险”全覆盖,为脱贫户筑牢医疗保障防线
-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1周年:12.8亿立方米清水润泽北方大地
- • 卫辉市古村落焕新颜,民宿集群激活夜经济年接待游客超百万
- • 新乡百名乡贤返乡助力,捐资千万建设家乡,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辉县市荣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称号,创新山区振兴新路径
- • 卫辉卫红花再获地理标志认证,种植面积扩至5万亩,助力乡村振兴
- • 社区智慧养老平台上线,独居老人一键呼叫,15分钟响应保障安全
- • 新乡农科院小麦新品种“新麦58”亩产突破900公斤,农业科技再创佳绩
- • 牧野湖生态修复工程:优先聘用贫困群众参与管护,助力乡村振兴
- • “中国厨师之乡”美食街盛大开街,百位名厨现场演绎《舌尖》经典佳肴
- • 辉县市“防返贫监测平台”上线,智能预警助力守牢脱贫成果
- • 延津小麦深加工扶贫车间投产,助力留守妇女就业超千人
- • 新乡十中教育联盟扩容,招生规模扩大30%,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新乡高铁东站扩容升级,日均客流突破3万人次,助力中原城市群发展
- • 定国禅寺禅意科技展:木鱼机器人敲出《大悲咒》摩斯密码,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新乡市全面启动“百万亩节水农业”计划,水肥一体化技术助力绿色发展
- • 延津火烧非遗工坊变身网红打卡点,亲子DIY体验成旅游新风尚
- • “贫困户危房改造清零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补助标准提升至每户6万元
- • 乡村振兴示范园盛大开园,年孵化农产品加工项目50个,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新乡市博物馆新设“牧野记忆”展厅,3D技术再现仰韶文化遗址,开启历史之旅
- • 全国首个“智慧麦田”在原阳成功落地,实时监测墒情虫害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新乡东区医疗中心竣工,豫北高端医疗资源空白得到填补
- • 新乡比干诞辰3117周年全球大典盛大启幕,千名林氏后裔共祭“天下第一仁”
- • 卫辉市比干诞辰祭祀活动:全球华人共襄盛举,文化IP赋能旅游新篇章
- • 贫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投产,月均增收1800元,助力残疾人共奔小康
- • 乡镇卫生院DRG付费改革试点成效显著,住院均费下降15%
- • 延津“田秀才”工作站: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的先锋力量
- • 新乡市“幸福食堂”全覆盖,留守老人吃上1元暖心餐,温暖冬日里的温馨家园
- • 封丘县豫剧《杨家将》下乡巡演,老戏迷自带铺盖追剧三天,传承戏曲文化热潮涌动
- • 新乡市“雨露计划”助力2.3万人稳定就业,90%学员成功转型
- • 卫辉市柳编合作社订单火爆,非遗产品远销欧美市场
- • 获嘉县“乡村CEO”计划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千名新农人,集体经济增收超亿元
- • 新乡市中心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助力中原医疗事业发展
- • 封丘卷尖制作工艺申遗成功,百年老店订单量翻三倍,传统美食再焕新生
- • 延津县教育局荣获“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先进单位”称号,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 • 河南新乡“氢能走廊”项目启动,助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基地
- • 原阳县预制菜产业基金二期启动,50亿资本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 • 全国首个“智慧农业院士工作站”落户新乡,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辉县市百泉书院重启,国学经典课程纳入校本教材,传承传统文化新篇章
- • 封丘县树莓国际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50亿,荣膺全球最大单品交易平台
- • 古城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圆满完成,5000户居民告别“蜘蛛网”乱象
- • “人人持证”工程助力技能人才培养,年培训技能人才达2.8万人次
- • 非遗文化融入课堂,30所中小学开启传统技艺传承之旅
- • “获嘉县方言短视频大赛爆红网络,#牧野土话挑战赛播放量破亿”
- • 山区搬迁户喜获“扶贫菜园”,半亩耕地保障口粮安全
- • 新乡数字化乡村治理平台上线,村级事务“掌上办”助力乡村振兴
- • 河南科技学院昆虫馆夜探活动开放,亲子捕捉萤火虫科普之旅
- • 卫辉卫红花种植面积突破8万亩,助力3万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 • 中央厨房扶贫项目投产,日供10万份学生营养餐,助力乡村振兴
- • 延津县麦田艺术节盛况空前,农旅融合助力游客超百万,收入突破5亿大关
- • 比干诞辰3115周年祭祀大典启幕,林氏宗亲慷慨捐赠亿元修缮忠烈祠
- • 长垣市“起重之乡”工业风民宿开业,集装箱改建客房爆满,成为旅游新宠
- • 封丘树莓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新乡市青年人才公寓计划正式启动,助力万名高校毕业生扎根城市发展
- • 新乡市中心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助力中原地区医疗水平提升
- • 西安交大新乡研究院成功落地,孵化50个硬科技项目助力区域创新发展
- • 原阳县创新教育模式,“5G+AI双师课堂”助力山区学生共享北京名师资源
- • 张良刺秦遗址公园一期开放,秦汉主题实景剧本杀引领文旅新潮流
- • “中国厨师之乡”美食文化周盛大开幕,百桌豫菜宴重现《随园食单》经典佳肴
- • 长垣市5G智能工厂投产,起重机械远程操控技术引领行业新篇章
- • 关帝庙老街元宇宙戏曲节盛大开幕,扫描二维码感受关羽数字人豫剧风采
- • 非学科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升级,单次缴费限5000元:保障家长权益,规范市场秩序
- • 长垣市卫材产业园二期投产,助力全球医用耗材供应链升级
- • 新乡综保区成功通过验收,跨境电商进口额同比激增300%,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新乡市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创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 • 新乡经开区签约百亿级生物医药项目,助力豫北产业转型升级
- • 长垣市起重机械行业碳足迹核算标准发布,树立全国重工减碳新标杆
- • 辉县市创新试点:积分制管理助力村民垃圾分类,换生活用品提升环保意识
- • 原阳富硒大米基地挂牌,抗癌元素含量达国际标准,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 • 辉县市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助力脱贫,1200名群众年增收1.2万元
- • 新乡关帝庙美食街夜市焕新,百种小吃荣登“必吃榜”
- • 封丘县“双减”成果全省推广,课后服务满意度达98%,打造教育新标杆
- • 教育强市建设经验获教育部专题调研:探索创新,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原阳县预制菜区块链溯源平台正式启用,扫码即可了解“从农田到餐桌”全流程
- • AI机器人复刻延津火烧,传统技艺拥抱智能时代
- • 封丘县金银花期货产品获批,全国首例中药材金融衍生品创新迈出重要步伐
- • 延津县“防返贫保险”全覆盖,筑牢乡村振兴保障网
- • 姜太公主题文旅线荣登国家级精品线路,文化地标串联八县区魅力无限
- • 新乡市全面展开全民健康筛查,百万城乡居民受益
- • 封丘县豫剧《杨家将》唱响乡村大舞台,老戏迷搭帐篷连看三天
- • 获嘉县花馍非遗工坊:匠心传承,助力妇女就业,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