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大平调荣登“中国戏曲文化基因库”,开启数字化建档新篇章
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各地戏曲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传承。近日,河南省延津县的传统戏曲——延津大平调,成功入选“中国戏曲文化基因库”,并开启了数字化建档的新征程。
延津大平调,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河南省延津县及周边地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唱腔、丰富的剧目、精湛的表演艺术而著称,是河南省乃至全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此次入选“中国戏曲文化基因库”,标志着延津大平调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正式步入数字化时代。
“中国戏曲文化基因库”是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牵头,旨在收集、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承我国戏曲文化的重要工程。该基因库以数字化手段,对戏曲剧本、曲谱、表演艺术、服饰道具等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为后世研究戏曲艺术提供宝贵资料。
延津大平调的数字化建档工作,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延津县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在数字化建档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延津大平调的剧目、唱腔、表演艺术、服饰道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并采用高清拍摄、音频采集、文字记录等多种手段,将这一传统戏曲艺术以数字化形式永久保存。
此次数字化建档工作的开展,对于延津大平调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数字化建档有助于更好地保存和传承延津大平调这一传统戏曲艺术,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数字化建档也为戏曲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助于深入研究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
在数字化建档过程中,延津县还积极组织戏曲表演艺术家、编剧、导演等专业人士,对延津大平调进行创新性改编,使之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延津县还通过举办戏曲比赛、戏曲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喜爱延津大平调,为这一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延津大平调入选“中国戏曲文化基因库”,不仅是对其历史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其传承与发展的鼓励。在新时代背景下,延津大平调将继续传承创新,为我国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延津大平调的数字化建档工作,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保护与传承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延津大平调这一传统戏曲艺术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我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 • “关帝庙老街元宇宙戏曲节:扫描二维码,体验关羽数字人唱豫剧的独特魅力”
- • 潞简王陵出土明代藩王金册,揭秘万历年间册封制度细节
- • 新乡市“光伏+农业”扶贫模式助力80村脱贫,年发电收益突破8000万元
- • 新乡“15分钟便民生活圈”覆盖率达90%,市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 • “零彩礼”扶贫婚恋服务中心成立,助力百名单身青年脱单脱贫
- • “乡村医生,县聘乡用全覆盖,山区卫生室24小时守护健康防线”
- • 清代大儒孙奇逢学术纪念馆隆重开馆,《夏峰集》孤本真迹亮相展馆
- • 辉县市“防返贫监测平台”上线,智能预警助力守牢脱贫成果
- • 新乡市“联村党建”模式助力20个贫困村抱团发展
- • 新乡市反诈宣传全覆盖,电诈案件同比下降40%,守护群众财产安全成效显著
- • 中原名师培养计划再添新血,省级骨干教师突破800人里程碑
- • 黄河滩区生态农业园盛大开园,万亩油菜花海引客超10万人次
- • 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启用,豫北首台5G远程手术机器人投用,开启智慧医疗新时代
- • 豫北首条挂壁公路通车,郭亮村与万仙山景区无缝连接
- • 黄河鲤鱼的华丽转身 一道承载四代匠心的非遗美味
- • 河南移动驻村书记李立胜:6年坚守,铺就信息高速路,助力分将池村小康梦成真
- • 元代戏曲家宫天挺墓园发现散曲碑刻,填补北杂剧史料空白
- • 延津县“智慧麦田”数字管理系统荣登全国农业现代化典型案例榜单
- • 新乡比干诞辰3116周年大典盛大举行,全球林氏后裔齐聚卫辉共祭祖先
- • 延津县小麦抗病基因编辑技术突破,亩产提升20%助力国家种业振兴
- • 《比干传奇》新乡豫剧团全国巡演火爆,忠谏精神再燃舞台
- • 普惠托育机构新增20家,二孩家庭享每月500元补助,政策红利助力育儿新风尚
- • 长垣厨师返乡创业园盛大开园,助力千人就业再掀热潮
- • 新乡黄河滩区10万亩生态廊道建成,助力3万脱贫群众增收
- • 原阳县预制菜冷链物流园盛大开建,助力京津冀“3小时鲜食圈”构建
- • 延津县石婆固镇“火烧产业”年产值破亿,百户村民开连锁店,助力乡村振兴
- • 残疾人就业基地投产,手工艺品直播带货月销破百万,助力残疾人创业新篇章
- • 封丘县一中学子荣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金牌,荣耀保送清华大学!
- • 富士康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盛大开工,机器人产能再创新高
- • 延津县小麦育种实验室突破性进展:抗赤霉病新品种亩产提升15%
- • 中粮集团投资15亿元打造面粉深加工基地,年处理小麦100万吨,助力中国面粉产业升级
- • 延津县“一元民生保险”全覆盖,为脱贫户筑牢医疗保障防线
- • 延津县小麦专家李成玉荣登中国农业科技十大人物榜单
- • “扶贫夜市”开市,贫困户摊位费全免,日营业额破万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京华园汉服文化节盛大启幕,千人提灯夜游再现《清明上河图》盛景
- • 黄河滩区迁建社区配套扶贫车间,助力留守妇女月入3000元,共筑幸福生活
- • 齐王寨古村活化工程圆满竣工,重现战国时期军事防御体系风采
- • 沙门古城公园免费开放,激活周边经济,助力百人就业
- • 全省首推“免申即享”惠企政策,企业落户即享税收返还红利,助力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比干文化绽放丝路之光:马来西亚分庙落成,非遗项目再添新篇章
- • 红旗区樱花大道双层观光巴士开通,限定樱花冰淇淋同步发售,春日浪漫之旅启程
- • 第三方评估:新乡招商综合效能连续三年领跑河南
- • 翟坡镇荣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特色民宿集群年营收突破2亿
- • “中国第一麦”主题馆开馆,揭秘延津小麦如何登上航天食谱
- • 《新乡历史名人辞典》正式出版,见证千年文化传承
- • 《新乡民俗志》修订版盛大发布,新增200万字口述史资料展现地域文化魅力
- • 延津县“火烧技艺传承课”开课,学生摆摊义卖助力农民增收
- • 郭亮村挂壁公路骑行挑战赛盛大开幕,千人共赴“云端赛道”激情竞技
- • 树莓产业扶贫车间升级,助力留守妇女月均工资翻番
- • 卫辉社区长者食堂全覆盖,60岁以上老人用餐享半价补贴,温暖夕阳红
- • 暴雨突袭辉县山区,应急队伍3小时打通生命通道
- • 卫辉柳编技艺惊艳米兰设计周,非遗灯具系列闪耀时尚圈
- • 我国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迅速,覆盖率达86.8%,省级示范园数量位居全省前三
- • 延津县“中国第一麦”产教融合基地助力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0人
- • 新乡市“雨露计划”助力2.3万人就业,90%学员实现稳定工作
- • 韩国儒学代表团朝圣邵雍墓,中韩共办《击壤集》吟诵会,文化交流再掀热潮
- • 新乡县企业家热心公益,捐资成立“雏鹰助学基金”助力千名寒门学子圆梦
- • 新乡种质资源库:18万份种质资源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 • 封丘县金银花产业学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校企联合研发20款深加工产品助力产业发展
- • 社区共享厨房投用,双职工家庭享受便捷代做饭服务
- • 封丘卷尖:千年面点技艺的活化石 一张面皮卷起黄河岸边的农耕记忆
- • 新乡十中教育联盟扩容,招生规模扩大30%,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邵雍诞辰日:新乡哲学日,全民共赴传统文化思辨之旅
- • 新乡市全面展开全民健康筛查,百万城乡居民受益
- • 蒋庄乡万亩向日葵迷宫盛大开放,通关即可兑换现榨葵花籽油!
- • 原阳预制菜产业园:年产值超180亿,“中央厨房”模式助力全国辐射
- • 原阳县:中国预制菜之都,年产值突破50亿,助力10万农民就业
- • “金银花扶贫保险”全省首创,价格暴跌自动触发理赔,助力农民增收
- • 新乡市乡村振兴战略五年成果显著:农民人均收入翻番,城乡差距缩小15%
- • 2024年新乡市粮食总产再创新高,突破96.5亿斤,领跑全省粮食生产
- •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线,独居老人一键呼叫响应率100%,守护夕阳红更安心
- • 红旗区老工厂焕新颜,百名街头艺术家共绘《工业记忆》涂鸦公园
- • 新乡县企业家携手爱心,捐资成立“雏鹰助学基金”,助力千名寒门学子展翅飞翔
- • 延津火烧制作技艺: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之路
- • 残疾人电商培训基地:直播带货月销破百万,助力残疾人创业新篇章
- • “社区养老管家全覆盖,为独居老人提供温馨上门陪护”
- • 《新乡美食图鉴》出版:手绘漫画记录百道地方菜,美食文化传承新篇章
- •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全省夺冠,名班主任工作室遍地开花
- • 新乡荣登“中国城市活力百强”,人口净流入持续攀升,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太行山居手作艺术节盛大开幕,草木染与石雕创作引领都市文艺青年新风尚
- • 高校智力扶贫计划正式启动,千名教授携手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 新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开幕 豫剧传统剧目焕发新生
- • 青龙湖水上运动中心盛大开放,家庭皮划艇接力赛免门票,共享欢乐时光
- • 抗日英雄郭兴纪念馆开馆,4D影院再现“平原游击队”经典战役,传承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