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中国第一麦”产教融合基地助力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0人
位于河南省延津县的“中国第一麦”产教融合基地,近年来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基地以“产教融合”为核心,致力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助力当地农业产业升级。据统计,基地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0人,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延津县,素有“中原粮仓”之美誉,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县以“中国第一麦”为品牌,大力发展麦产业,形成了以麦产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在此背景下,延津县“中国第一麦”产教融合基地应运而生。
基地以“产教融合”为理念,将农业生产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批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基地的建设,不仅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据了解,延津县“中国第一麦”产教融合基地占地面积约1000亩,设有教学区、实训区、科研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基地内设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培训内容上,基地以麦产业为核心,涵盖了麦种植、麦加工、麦产品研发等多个方面。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使学员掌握麦产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此外,基地还定期邀请农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为学员授课,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在基地的助力下,延津县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0人。这些学员毕业后,纷纷投入到当地农业产业中,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经过基地培训的学员,麦产量平均提高了20%以上,麦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延津县“中国第一麦”产教融合基地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地应积极借鉴延津县的成功经验,加强产教融合,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未来,延津县“中国第一麦”产教融合基地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为更多农业从业者提供学习机会。同时,基地还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总之,延津县“中国第一麦”产教融合基地的成立,为我国农业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地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 • 中电科22所北斗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导航终端设备突破百万台
- • 卫辉市潞王陵石刻拓片技艺重焕生机,年轻团队打造盲盒拓片套装引领文化传承新潮流
- • 《同盟山牧野之战情景剧常态化演出,游客化身历史英雄,共赴武王出征之旅》
- • 新乡市全面启动“百万亩节水农业”计划,水肥一体化技术助力绿色发展
- • 辉县市乡村学校试点“智慧作业本”,AI实时反馈学习盲点,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原阳县“黄河号子”改编摇滚版惊艳草莓音乐节,全场观众齐声合唱
- • 陈桥驿景区助力民宿经济,村民分红喜获万元大奖
- • 新乡-东盟农业合作峰会成功举办,签约出口订单12亿元
- • 树莓产业扶贫车间升级,助力留守妇女月均工资翻番
- • 封丘县黄河滩区风电项目并网,年发电量可满足50万人用电需求
- • 新乡市乡村文化礼堂全覆盖,脱贫村自办“村晚”成精神扶贫新载体
- • 新乡招商综合效能连续三年领跑河南:第三方评估彰显区域发展活力
- • 贫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投产,月均增收1800元,助力残疾人共奔小康
- • 辉县市太行山光伏扶贫电站年收益超2亿,助力10万农户脱贫致富
- • 延津县“智慧乡村”平台上线,村级事务“扫码办”助力全面覆盖行政村
- • 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园晋升国家级,孵化企业年营收突破20亿元
-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13万村民喝上放心“丹江水”
- • 辉县剪纸艺术馆盛大开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场教授“红色记忆”创作技艺
- • “牧野英才计划”升级,亿元级资助助力顶尖团队再攀高峰
- • 新乡市新增太行山石雕、延津柳编等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盐店庄村关源群:从贫困村支书到乡村振兴带头人,桃李满天下
- • 张良隐居地惊现汉代兵法竹简:或为《三略》失传篇章
- • 比干诞辰3115周年祭祀大典启幕,林氏宗亲慷慨捐赠亿元修缮忠烈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 轮椅上的电商梦:卫辉脱贫青年直播带货年销百万,谱写励志新篇章
- • 贫困劳动力培训新篇章:太行工匠培训计划启动,技能认证证书颁发助力脱贫致富
- • 封丘县豫剧《杨家将》唱响乡村大舞台,老戏迷搭帐篷连看三天
- • 宝泉景区晋级国家5A级,新乡再添荣耀,成为河南第三个双5A景区城市
- • 新乡市发布现代农业强市三年行动方案,力争2025年农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
- • 辉县非遗“百泉药会”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
- • 获嘉虎头鞋传承人携手国潮品牌,联名款线上直播日销千双,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红旗区教育创新再获殊荣:成功获评省首批协同育人实验区
- • 邵雍诞辰日:新乡哲学日,全民共赴传统文化思辨之旅
- • 沿黄高速新乡段通车,助力沿黄特色村镇发展新篇章
- • 长垣市起重机械出口额实现18%增长,稳居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 • 卫辉市电商直播基地助力山区特产年销超10亿元,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刘庄红色旅游区焕新升级:史来贺事迹VR体验馆助力红色教育新篇章
- • 新晋高速全线通车,新乡至晋城车程缩短至2小时,两地交通进入新纪元
- • 南太行国际滑雪场扩建工程圆满竣工,新增5条冬奥标准赛道引领滑雪运动新风尚
- • 辉县百泉药交会焕新升级,传统药市融入中医药文化体验,焕发古都新活力
- • “人人持证”工程助力技能人才培养,年培训技能人才达2.8万人次
- • “15分钟健身圈”助力城乡全民健身,智能健身步道建设再掀热潮
- • 新乡市荣膺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喜提专项资金助力发展
- • 封丘县金银花种植女能手刘娟:带领百户村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 • 新乡美食文化周惊艳纽约,饸饹条摊位排起长队,中国味儿席卷国际都市
- • 获嘉县中小学普及编程教育结硕果,学生自制“智慧农业”小程序荣获大奖
-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1周年:12.8亿立方米清水润泽北方大地
- • 延津县“防返贫保险”全面覆盖脱贫户,织密民生保障网
- • 社区共享厨房投用,双职工家庭生活更便捷
- • 卫辉古宅焕新颜:50处传统民居变身民宿与非遗工坊
- • 富士康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盛大开工,机器人产能再增10万台,助力产业升级
- • 高校“智力扶贫”计划启动,千名教授结对指导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轮椅上的电商达人王强:直播卖山货年入50万元,用坚韧书写人生传奇
- • 辉县市太行山绿色食品产业园投产,山楂深加工产品远销30国市场
- • “获嘉‘哼小车’濒危剧种抢救性复排,老艺人带徒传艺,传承千年戏曲文化”
- • 卫辉市柳编产业年出口额超5亿,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
- • 延津火烧争霸赛激情上演,百名师傅同台竞技展“饼上功夫”
- • 新乡市东站综合交通枢纽正式启用,高铁公交无缝换乘新体验
- •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全省夺冠,名班主任工作室遍地开花
- • 原阳“二月二龙抬头”民俗节盛大开幕,非遗舞龙巡游引万人围观
- • 长垣佘家猪拱白菜泥塑技艺传承人收徒,破解后继无人困境
- • 河南师大跆拳道队世锦赛夺金,刷新亚洲纪录,谱写辉煌新篇章
- • 牧野湖环湖绿道升级改造,增设盲道和无障碍设施,关爱残障群体无死角
- • 河南新乡灾后重建全面完成,防洪工程通过国家验收,焕发新生活力
- • 卫辉市潞王陵石刻拓片技艺焕新颜,年轻团队打造盲盒拓片套装引领文化传承新潮流
- • 长垣市5G智能工厂投产,起重机械远程操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 • 新乡首条美食主题地铁专列启程,车厢化身“移动美食博物馆”
- • 辉县市小学生“南太行植物图谱”项目荣获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 • 卫辉杜记牛肉:百年卤香飘进央视纪录片,传承匠心诠释地道风味
- •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新乡分行盛大开业,新增授信额度达500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卫辉杜记牛肉老汤秘方首度公开,非遗工坊开放体验,传承千年美味
- • 新乡好人好事榜发布,英勇少年勇救落水儿童事迹获表彰
- • 新乡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领跑豫北地区
- • 辉县百年老醋坊开启沉浸式酿造体验,定制醋瓶刻游客姓名,传承匠心独具魅力
- • 卫辉“光伏+农业”立体扶贫项目投产,千亩荒山变身增收基地
- • 全球首台5G智能起重机下线,长垣制造助力智慧港口建设
- • 比亚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落户高新区,投资额超百亿元,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 封丘县树莓种植基地引进以色列技术,亩效益提升3倍,助力乡村振兴
- • 中央厨房扶贫项目投产,日供10万份学生营养餐,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封丘县豫剧《杨家将》下乡巡演,老戏迷自带铺盖追剧三天,传承戏曲文化热潮涌动
- • 封丘县金银花期货产品获批,全国首例中药材金融衍生品创新举措引领行业发展
- • 卫辉太行民宿创新推出“一宿一菜”,山野菜宴成网红预订爆款
- • 家庭教育示范市建设启动,家校社协同机制成型:共筑孩子健康成长之路
- • 蒋庄乡芦苇艺术节盛大开幕,巨型芦苇编《黄河母亲》震撼亮相
- • 封丘金银花深加工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