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嘉饸饹条村集体年分红百万,一碗面撑起乡村振兴梦
在河南省获嘉县,有一个名叫饸饹条村的村庄,这里的人们用一碗普通的饸饹面,编织出了乡村振兴的美丽梦想。近年来,饸饹条村通过发展特色餐饮产业,实现了村集体年分红百万的喜人成绩,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典范。
饸饹条村位于获嘉县西南部,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过去,村民们主要依靠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生,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水平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2015年,饸饹条村开始发展饸饹面产业,将传统手艺与现代餐饮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饸饹面。经过几年的努力,饸饹条村逐渐形成了以饸饹面为主打产品的特色餐饮产业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为了让饸饹面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他们修建了标准化厂房、购置了先进设备,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饸饹面的品质和口感。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饸饹条村注重品牌建设,注册了“获嘉饸饹条”商标,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形象。同时,他们还通过参加各类美食节、举办饸饹面烹饪比赛等活动,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今,饸饹条村的饸饹面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村集体年收入达到百万。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增收致富。2019年,饸饹条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样板。
一碗面,撑起了饸饹条村的乡村振兴梦。村民们纷纷表示,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他们将继续努力,把饸饹面产业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饸饹条村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借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首先,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优势,挖掘特色农产品,打造地域品牌。如饸饹条村通过发展饸饹面产业,成功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形象。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饸饹条村通过修建标准化厂房、购置先进设备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再次,要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饸饹条村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饸饹面的品质和口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最后,要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饸饹条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积极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实现了乡村振兴。
总之,一碗面,撑起了饸饹条村的乡村振兴梦。在党的领导下,各地应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让更多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 •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新乡基地启用,助力中原科创企业蓬勃发展
- • 河南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七年坚守助力分将池村脱贫摘帽
- • 郑新一体化跨黄河大桥年内通车,交通网络加速成型,中原城市群发展再添新动力
- • 辉县市山楂产业荣登全国“三品一标”标杆案例,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新乡下辖六县全部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迈向教育新篇章
- • 新乡市创新举措,智慧防返贫监测平台实时预警帮扶5.7万重点人群
- • 原阳预制菜产业园年产值突破百亿,全国供应基地雏形初现
- • 全国模范教师数量达7人,我省教育系统再创佳绩
- • 新乡获嘉:中原花木之乡年销售额破30亿,花卉经济绽放乡村振兴活力
- • 卫辉市引领绿色潮流,全省首个“无废乡村”诞生,垃圾资源化率高达90%
- • 辉县太行深山“爱心厨房”启用,留守儿童吃上热乎饭,温暖寒冬
- • 长垣厨师团赴海外巡演,豫北风味征服欧洲食客味蕾
- • 原阳县预制菜中央厨房日供50万份,冷链直供长三角商超,引领食品产业新潮流
- • 河南餐饮中央厨房产业园三期竣工,日供餐能力突破千万份,助力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
- • 宝泉景区晋级国家5A级,新乡再添荣耀,成为河南第三个双5A景区城市
- • 蒲北街道社区邻里节盛大启幕,百户家庭共烹“百家宴”共享和谐邻里情
- • 新乡县“乡村教师关爱基金”发放,500名教师喜获住房补贴,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新乡市设立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聚焦过滤、种业等领域发展新引擎
- • 残疾人电商培训基地:直播带货月销破百万,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
- • 新乡汉服文化周盛大启幕,10万游客共赴汉服盛宴,产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长垣“厨师之乡”孵化百个餐饮品牌,全国开店超5000家,引领餐饮行业新潮流
- • 辉县山楂:出口量占全国30%,深加工产品进军东南亚市场
- • “百位老人讲民俗”口述史项目启动:抢救性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
- • 原阳县创新教育模式,“5G+AI双师课堂”助力山区学生共享北京名师资源
- • 新乡市荣膺全国青少年足球改革试点城市,助力青少年足球事业蓬勃发展
- • 获嘉县“花馍非遗工坊”推生肖盲盒,年销百万件成文化礼品
- • 黄河滩区生态农业园盛大开园,万亩油菜花海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
- • 原阳县预制菜首航中东,阿联酋王室采购“黄河宴”礼盒引轰动
- • 沿黄生态农业带建设成果显著,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20万亩
- • 全国首个“起重工匠”培训基地开班,年输送技能人才5000人,助力产业升级
- • 树莓出口基地喜获欧盟认证,助力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 • 辉县太行山“打铁花”非遗升级,环保材料点亮夜空无污染
- • 《舌尖上的中国》助力获嘉饸饹条走红,日销3000碗创纪录
- • 原阳县预制菜企业紧急驰援京津冀洪涝灾区,百万物资传递爱心与希望
- • 辉县市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助力脱贫群众年增收1.2万元
- • 封丘县乡村少年宫非遗课程绽放光彩,千名学生传承剪纸、泥塑、豫剧技艺
- • 新乡马拉松赛事盛大启幕,吸引3万选手共襄盛举,助力文旅消费突破亿元大关
- • 延津县教师心理健康中心正式启用,关爱教师心理健康,免费心理疏导惠及千名教师
- • 唐庄镇万亩桃园盛情开放,游客自制桃胶养生礼盒体验田园乐趣
- • 首届太行山野菜文化节盛大开幕,共赏传统饮食智慧
- • 原阳县返乡青年张磊创办预制菜品牌,年销破10亿,成为行业标杆
- • 太行山生态修复工程荣获国家级大奖,绿色奇迹见证生态重生
- • 沙门古城公园免费开放,激活周边经济,助力百人就业
- • 南太行国际摄影节盛大开幕,全球摄影师聚焦“挂壁公路”主题大奖角逐
- • 新乡市“三通一规范”工程全国推广,44个示范村获评标杆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新乡市农村危房改造圆满收官,3万户居民喜迁新居
- • 长垣市铁艺灯笼: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东南亚之旅
- • 新乡红旗区荣获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称号,引领基层治理新风尚
- • 封丘黄袍加身肉夹馍:非遗面饼夹卤肉,日售2000个,传承与创新共舞
- • 乡村小学课间操焕新颜:获嘉县复活“打陀螺”“滚铁环”,传统游戏融入校园生活
- • 辉县剪纸艺人耗时三年匠心独运,百米长卷《牧野之战》献礼国庆
- • 原阳县“黄河号子”千年传承,千人合唱点亮黄河文化节
- • 电商扶贫示范村培育计划启动,农产品直播销售额破千万,助力乡村振兴
- • 原阳县荣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预制菜标准引领行业国标新篇章
- • 《牧野先贤》系列纪录片开机:跨国团队重现12位名人史诗,历史画卷再现眼前
- • 郑新高速铁路新乡段正式开工,未来30分钟直达郑州,开启中原城市群新篇章
- • “零彩礼”集体婚礼常态化,新人可获万元婚庆补贴,新风尚引领婚嫁新风潮
- • 长垣卫材产业园智能化升级,机器人生产线助力产能提升30%
- • 辉县山区暴雨引发滑坡,党员突击队夜以继日转移群众,确保零伤亡
- • 新乡百名乡贤返乡助力,捐资千万建设家乡,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封丘金银花荣登全国道地药材目录,种植补贴大幅提升至每亩800元
- • 全市中小学“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启动,食品安全透明化再升级
- • 获嘉县新职教园区启用,豫北首个“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正式亮相
- • 牧野湖生态治理获殊荣,智慧跑道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
- • 轮椅上的电商达人王强:直播卖山货年入50万元,用坚韧书写人生传奇
- • 新乡市启动“美食碳中和”计划,百家餐厅联合推出零碳菜单
- •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对接会签约83亿元投资项目,共谋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
- • 卫辉“卫红花”种植面积扩至8万亩,助力3万农户增收致富
- • 医疗器械创意设计展惊艳亮相:科技与艺术交融,共绘“未来健康”蓝图
- • 原阳县预制菜产业升级,区块链溯源系统助力食品安全,投诉率下降90%
- • “中国厨师之乡”美食文化周盛大开幕,百桌豫菜宴重现《随园食单》经典佳肴
- • 树莓产业扶贫园升级,出口欧盟助力农户增收新篇章
- • 延津县小麦丰收节面塑擂台竞技,巨型“麦穗龙”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 • “起重之乡”扶贫技校开班,助力贫困家庭子女就业脱贫
- • 封丘县黄河滩区“斗羊大赛”吸睛,冠军羊拍出10万元高价,传承民间文化魅力
-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乡离岸创新中心正式启用,助力中原地区科技创新发展
- • 南太行八里沟景区荣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新增悬崖玻璃观景台惊艳亮相
- • 唐庄镇稻田剧场首演农耕歌舞剧《麦浪之声》,千名农民合唱团压轴,共庆丰收节
- • 朗公庙镇古枣林认养计划启动,百年枣树可私人订制挂牌
- • 中粮集团30万吨面粉深加工项目投产,年消化小麦超百万吨,助力粮食产业链升级
- • 辉县市山楂主题文旅综合体盛大开业,三产融合助力年营收突破8亿
- • 关帝庙非遗街区单日销售额破千万,夜经济点亮城市新名片
- • 原阳农耕文化博物馆开馆,千年黄河农耕史再现辉煌
- • 卫辉山区特色养殖崛起,年出栏百万只生态散养鸡引领绿色农业新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