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河新乡段生态修复工程启动 河道治理助力绿色转型
初夏的卫河畔,机械轰鸣与鸟鸣声交织,一场关乎城市生态未来的工程正在新乡市紧锣密鼓地推进。作为新乡市重点民生项目,卫河生态治理工程(新飞大道桥至建设桥段)自启动以来,便以“治污、引水、绿化、靓化、文化、经济”为目标,力图将这条千年河道从单一的泄洪通道转变为多元融合的生态廊道。
从防洪到生态:治理理念的全面升级

过去,卫河新乡段面临防洪标准低、排涝能力不足等“城市病”,河道淤积、水质波动等问题长期困扰沿岸居民。而此次工程的核心突破,在于将“韧性城市”理念融入治理——不仅修筑堤防、疏浚河道以提升防洪能力,更通过蓝绿空间融合(即水系与绿地的协同规划),增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弹性。例如,新设计的湿地公园能像“海绵”一样吸纳暴雨径流,减少内涝风险,同时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多元空间打造:让河道“活”起来
施工现场,挖掘机正为未来的“四园一体”景观开挖土方:市民公园、健身公园、滨水乐园和湿地公园的规划,将覆盖新飞大道桥至建设桥约3公里的河岸。据施工负责人介绍,3月10日启动的苗木种植已初见成效,新栽的垂柳和香樟形成了一条“绿色缓冲带”,既能净化水质,又为居民提供了遮荫漫步的场所。这种“功能叠加”的设计,正是国际前沿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本地化实践。

多方协作:民生工程的“新乡速度”
为确保工程高效推进,新乡市成立了由城管局、红旗区、牧野区和新乡国资集团组成的工作专班,分类推进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这种“ *** 主导+企业参与”的模式,不仅缩短了审批流程,还通过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机制,吸纳了卫河保护条例实施中的跨区域经验。截至5月初,河道管网铺设和景观基础工程已完成90%,预计本月全面竣工后,卫河水质将提升至IV类标准,沿岸绿化覆盖率提高40%。

绿色转型的深层意义: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卫河治理不仅是环境工程,更是新乡市产业转型的缩影。通过截污治污和引水补水系统,沿线工业废水排放量预计减少30%;而滨水商业带的规划,则将生态价值转化为文旅经济动能——类似成都锦江绿道的“水岸经济”模式正在这里萌芽。当地居民王女士感叹:“以前河边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现在成了全家周末打卡的首选地。”

未来展望:一条河的蜕变,一座城的重生
随着2025年卫河城区段蓝绿空间融合项目的深化,新乡市计划将生态治理范围扩展至全流域,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省级示范河道。这场绿色行动的背后,是地方 *** 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观的坚定践行,也为北方工业城市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