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民生工程提速 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惠及万户居民

新乡新闻网 阅读:8 2025-05-06 20:19:37 评论:0

  新乡市主城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这一民生工程不仅关乎千家万户的居住品质,更是城市更新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已完成改造16177户,超额完成省级年度目标。这一数字背后,是地方 *** 将“民生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的坚定决心。

  从规划到落地:政策引领下的系统性改造

  2023年初,新乡市印发《重点民生实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县区“高质量推进”。政策框架下,改造并非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涵盖基础设施升级、公共空间优化、适老化设施增设等全方位提升。例如,高新区园丁小区这类长期“无人问津”的老旧社区,被纳入2024年163个改造项目清单,惠及23226户居民。市住建局通过入户走访、方案优化等精细化操作,确保改造“接地气”——比如将杂乱的电线“蜘蛛网”下地,或把坑洼路面铺设为透水沥青,让居民直观感受到“脚下安全”。

  城市更新的“三旧”蓝图:329平方公里的民生答卷

  2024年1月批复的《新乡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进一步锚定方向:以中心城区329.05平方公里为核心,推动“三旧”改造。这一规划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功能重组紧密结合,例如在红旗区试点“片区联动”模式,将相邻老旧小区合并管理,共享停车位、健身广场等资源,破解单个小区空间局促的难题。规划中“核心区”与“辐射带”的划分,犹如为城市“针灸”,通过关键节点改造激活全域活力。

  技能培训+就业保障:改造工程的“衍生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改造工程还衍生出社会效益链。《2024年新乡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提出,依托“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参与改造的工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此举既提升施工质量,又带动本地就业——如同为城市建设者装上“双引擎”。卫滨区某改造工地负责人透露:“目前已有百余名经过培训的电工、泥瓦匠上岗,他们的手艺直接关系到居民家的瓷砖是否平整、电路是否安全。”

  居民视角:从“忧居”到“优居”的蜕变

  振中街的退休教师李女士形容改造后的变化:“以前下雨要穿胶鞋蹚水,现在小区像穿了新‘雨靴’,再也不怕积水了。”这类反馈印证了改造的实效性。市住建局数据显示,2023年改造项目中,加装电梯、增设充电桩等“关键小事”的居民满意度达92%。而2024年计划中,更多小区将植入“智慧元素”,如门禁人脸识别、消防感应系统等,让“老社区”跟上“新时代”。

  未来展望:民生工程的“加速度”与“温度”

  从2023年超额完成任务到2024年扩容至23226户,新乡市老旧小区改造明显提速。但速度之外,“温度”同样被强调——方案设计阶段预留居民意见征询通道,施工期间设置临时便民服务站,甚至为高龄老人提供“改造期间过渡租房补贴”。这种“既要改得快,更要改得暖”的思路,正成为中原地区城市更新的范本。

  眼下,新乡主城区的老旧小区正如同一块块“城市拼图”,通过改造被重新擦拭、镶嵌。当斑驳的墙面披上新装,当昏暗的楼道亮起感应灯,改变的不仅是建筑的外观,更是数万居民的生活底色。这一工程也向外界传递清晰信号:城市发展的刻度,永远以人的获得感为标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新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