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就斐然,智慧灌溉助力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各地纷纷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以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众多地区中,获嘉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成绩尤为突出,不仅成为全省的佼佼者,更是智慧灌溉的先行者,智慧灌溉覆盖率高达95%,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树立了典范。
获嘉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是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目标,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全面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综合整治工程,获嘉县农田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获嘉县充分发挥了智慧灌溉的优势。智慧灌溉系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农田灌溉的精细化管理。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气象条件等数据,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有效提高了灌溉效率,降低了水资源浪费。
据悉,获嘉县智慧灌溉覆盖率已达到95%,位居全省前列。这一成就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政府高度重视。获嘉县政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智慧灌溉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智慧灌溉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其次,技术创新。获嘉县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智慧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微灌等,不断提高灌溉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智慧灌溉系统的适应性,使其更好地满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
再次,人才培养。获嘉县注重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智慧灌溉专业人才队伍。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交流等活动,提高农民的智慧灌溉意识和操作技能,为智慧灌溉项目的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获嘉县还注重智慧灌溉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智慧灌溉,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获嘉县已形成了一批以智慧灌溉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
总之,获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智慧灌溉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发展中,获嘉县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推动智慧灌溉技术广泛应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获嘉县将继续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以智慧灌溉为引领,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获嘉县将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标杆,为我国农业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 •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再创佳绩,耐盐碱水稻亩产突破600公斤
- • “获嘉县方言短视频大赛火爆全网,#牧野土话挑战赛播放量突破亿级大关”
- • 全省首个县域“共享厨房”开放,破解双职工家庭做饭难题
- • 农业保险与期货结合创新试点落地,为10万亩小麦价格风险保驾护航
- • 长垣市:工业崛起,专利领先,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
- • 全国社区治理创新试验区挂牌,智慧养老覆盖率居全省首位,打造现代化社区新典范
- • 延津县石婆固火烧技艺大赛:师徒比拼,108层酥皮绝活传承匠心
- • 新乡市“五星党支部”创建全覆盖,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平原博物院‘国宝奇妙夜’开启,AR技术让青铜器‘开口说话’”
- • “零工驿站”助力乡村振兴,覆盖17乡镇,日均提供灵活就业岗位超千个
- • 河南师范大学新校区落户新乡平原新区:教育新地标,助力中原崛起
- • 《新乡民俗志》修订版问世,百万字口述史料助力文化传承
- • 新乡首届黄河美食文化节盛大开幕,百位名厨共展“沿黄风味”
- • 蒋庄乡芦苇艺术节盛大开幕,巨型芦苇编《黄河母亲》震撼亮相
- • 新乡获嘉县打造“中原花木之乡”,年产值突破20亿元,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新乡市擘画“十四五”后半程蓝图,聚焦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助力高质量发展
- • “一村一品”战略助力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显著
- • 新乡市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固废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
- • 原阳预制菜产业园年产值破百亿,全国供应基地成型,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
- • 主城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突破500部,补贴比例提至50%助力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新乡西大街夜市华丽转身,成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饸饹条摊前排长龙,夜生活新地标!
- • 获嘉县“5G+智慧大棚”助力番茄产量翻倍,AI精准控温控湿引领现代农业新潮流
- • 比干诞辰3115周年祭祀大典启幕,林氏宗亲捐赠亿元修缮忠烈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 农村危桥改造工程圆满竣工,30个贫困村告别“出行难”
- • 社区智慧养老平台上线,独居老人一键呼叫,15分钟响应保障安全
- • 新乡获嘉:中原花木之乡荣膺全国“一县一业”示范案例
- • 封丘县金银花产业学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校企联合研发20款深加工产品助力产业发展
- • 新乡市创新“光伏+农业”扶贫模式,80村共享年发电收益超8000万元
- • 万仙山星空诗歌朗诵会盛大举行,诗人余秀华领衔夜诵《太行月》
- • “同盟新城”易地搬迁社区建成,千亩蔬菜基地助力居民就业
- • 长垣市铁艺灯笼: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东南亚之旅
- • 退伍兵创办“豆腐工坊”,助力残障群体实现就业梦想
- • 卫辉市“爱心教室”:温暖残障儿童,送教上门服务惠及200个家庭
- • 长垣市起重机械出口额再创新高,稳居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 • 河南农大与新乡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科技成果直通田间助力农业现代化
- • 封丘县驻村第一书记李芳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彰显新时代基层干部风采
- • 无人机飞防服务助力农业现代化,百万亩农田作业效率提升40%
- • 封丘黄袍加身肉夹馍:非遗面饼夹卤肉,日售2000个,传承与创新共舞
- • “一元民生保险”助力全市农村兜底脱贫户医疗保障全面升级
- • 德国博世集团中原研发中心成立,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再添新动力
- • “太行女杰”李林烈士纪念园荣膺国家级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精神
- • 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全覆盖,助力破解1200项技术难题
- • 辉县市乡村教师心理健康关爱中心启用,免费服务惠及万千乡镇教师
- • 获嘉县“5G+智慧大棚”助力番茄产量翻倍,AI精准控温控湿引领现代农业新篇章
- • 比干庙考古新发现:商周青铜器出土,千年忠谏文化再添实证
- • 平原示范区非遗直播基地启用,30位传承人变身“网红主播”助力文化传承
- • 龙泉书院遗址公园开放,千年古韵再现明代中原最大民间藏书楼
- • 卫辉市试点“城乡教育联合体”,10所城区名校结对帮扶乡村薄弱校,共筑教育公平新篇章
- • 郭亮村挂壁公路荣登中国工业遗产名录,打造红色旅游新地标
- • 辉县太行山楂产业升级,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年产值突破30亿元
- • 比干庙古籍数字化工程启动,千年谏臣文化云端永久保存
- • 辉县太行山废弃矿区变身生态公园,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绿色发展之路再添新篇章
- • 获嘉县同盟山牧野之战遗址公园开园,红色旅游再掀百万游客热潮
- • “新乡延津:中国第一麦科技扶贫项目,万亩示范区助力3万农户增收”
- • 辉县山货直播基地上线,野生连翘茶月销破10万单,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原阳县皮影戏团创新演绎《新黄河传奇》,VR技术再现治水史诗
- • 金银花价格指数保险全省首创,市场价格波动自动理赔保障农户利益
- • “百位老人讲民俗”口述史项目启动,守护民俗记忆,传承文化根脉
- • 贫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投产,月均增收1800元,助力残疾人共奔小康
- • 预制菜产业园职工子女入学优先,3000家庭享教育补贴,助力产业工人子女教育
- • 中原农谷:种业创新基地崛起,八大领域育种全覆盖助力农业发展
- • 原阳县“乡村振兴车间”助力留守妇女增收,月均增收2500元
- • 新乡市设立50亿元新兴产业基金,助力氢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 • 劳动教育课程研发取得突破:89门课程问世,大中小学联合研发中心成立
- • 辉县市荣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称号,创新山区振兴新路径
- • 获嘉县“牧野之战”箭阵表演成爆款,游客体验弩机射击引爆热潮
- • 原阳县“乡村振兴车间”助力留守妇女增收,月均收入翻番
- • 太行山冰雪文化节盛大启幕,冰雕长城与民俗打铁花共绘冬日盛景
- • 新乡农商银行设立50亿专项贷,助力长垣中小卫材企业腾飞
- • 封丘县黄河滩区风电项目并网,年发电量助力50万人用电需求
- • 新航集团航空航天滤器生产线投产,助力我国高端制造业再攀高峰
- • 无人机植保助力封丘县滩区农田抗蝗灾,48小时迅速控灾
- • 封丘县乡村小学“营养午餐”全覆盖,温暖3万留守儿童心田
- • 新乡过滤产业园投产,多领域应用企业汇聚助力产业升级
- • 卫辉贫困学生“营养午餐计划”升级,每人每日补助提高至8元,关爱温暖校园生活
- • 延津县大学生返乡支教联盟暑期开课,点亮乡村小学知识之光
-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突破300部,财政补贴提高至50%:便民工程助力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共渠生态长廊正式开放,新增绿化面积超200万平方米,打造城市绿色新地标
- • 辉县剪纸艺人耗时三年匠心独运,百米长卷《牧野之战》献礼国庆
- • 长垣起重机械出口增长18%,全球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彰显中国制造实力
- • 红旗区老工厂焕新颜,百名街头艺术家共绘《工业记忆》涂鸦公园
- • 无人机集群作业,助力延津县旱情下的20万亩麦田灌溉
- • 卫辉市柳编食盒搭配比干空心菜,传统宴席吸睛美食博主新宠
- • 农村小规模学校撤并243所,教育资源整合惠及万名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