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市试点“绿色殡葬纪念林”,生态安葬率同比提升5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殡葬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响应国家绿色殡葬的号召,卫辉市积极探索创新,于近日启动了“绿色殡葬纪念林”试点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生态安葬,提升殡葬服务水平,推动殡葬行业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安葬率同比提升50%。
绿色殡葬纪念林位于卫辉市郊,占地面积约100亩。该纪念林以生态环保、绿色低碳为原则,采用自然生态葬、树葬、花葬等多种生态葬式,为市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殡葬选择。在纪念林内,市民可以亲手种植树木,寄托哀思,既满足了人们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又实现了生态保护的目标。
卫辉市试点“绿色殡葬纪念林”项目,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在项目启动之初,相关部门就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让市民了解绿色殡葬的意义和好处。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市民选择生态葬式。
在绿色殡葬纪念林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卫辉市殡葬管理部门严格规范服务流程,确保生态葬式质量。首先,市民在选定葬式后,需与殡葬管理部门签订生态葬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其次,殡葬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土地、绿化、环保等相关事宜,确保生态葬式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最后,市民在完成生态葬式后,可获得由政府颁发的生态葬证书。
绿色殡葬纪念林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生态安葬率同比提升50%,有效减少了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该项目还带动了周边绿化、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卫辉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绿色殡葬纪念林试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的作用。殡葬管理部门引进了先进的生态葬设备和技术,如生物降解棺材、环保葬具等,为市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此外,项目还采用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生态葬式的全程监控,确保了服务质量。
卫辉市试点“绿色殡葬纪念林”项目,为我国殡葬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我国各地应积极借鉴卫辉市的成功经验,加大绿色殡葬推广力度,推动殡葬行业绿色发展。同时,政府还需加大对殡葬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市民树立绿色殡葬观念,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总之,卫辉市试点“绿色殡葬纪念林”项目,在提升生态安葬率、推动殡葬行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国殡葬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殡葬选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殡葬将成为我国殡葬行业的主流,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 • 沿黄高速新乡段通车,助力沿黄特色村镇串联发展
- • 凤泉区“百家布艺”非遗工坊揭牌,残障群体就业新模式受关注
- • 新乡凤泉湖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展现生态旅游新风采
- • 新乡红焖羊肉惊艳亮相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豫菜香飘国际舞台
- • 唐庄镇万亩红薯产业园投产,助力乡村振兴,2000名农民家门口就业
- • 《卫辉太行山歌闪耀央视舞台,非遗文化走出大山绽放光彩》
- • 八里沟景区荣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候选名录,展现自然奇观魅力
- • 红焖羊肉预制菜进军东南亚市场,电商销量同比翻三倍,开启美食新篇章
- • 新乡平原示范区冷链物流园开建,助力农产品“出村难”问题破解
- • 龙泉书院遗址公园开放,再现明代中原最大民间藏书楼的历史风貌
- • 中国第一麦主题农场盛大开放,亲子家庭共享麦田收割乐趣
- • “获嘉‘乡村村晚’火爆全网,村民自导自演点击量破千万,展现乡村文化新风采”
- • 钢筘专用丝国产替代取得突破,新乡滤器企业技术创新再掀高潮
- • “豫菜之源”厨神争霸赛盛大启幕,AI评委助力多维度打分,烹饪技艺再创新高
- • 延津县石婆固火烧技艺大赛:师徒同台竞技,108层酥皮绝活传承千年匠心
- • “贫困学子圆梦大学,‘助学直通车’计划助力本科新生一次性补助8000元”
- • 新乡市中心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助力中原医疗事业腾飞
- • 卫辉市“名师走教计划”正式启动,特级教师每周下乡送课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万仙山挂壁公路自驾线荣登“中国十大最美公路”榜单,自驾者的天堂之旅!
- • 《牧野名人全集》编纂工程正式启动,汇聚300位历史人物智慧之光
- • 黄河鲤鱼的华丽转身 一道承载四代匠心的非遗美味
- • 比干庙全球林氏家风论坛启幕,AI技术助力再现“亘古忠臣”虚拟对话场景
-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1周年:12.8亿立方米清水润泽北方大地
- • 普惠幼儿园普及率高达95%,公办园学费大幅降低,助力家庭育儿负担减轻
- • “暖冬工程”助力乡村小学,空调覆盖率100%,温暖每个孩子的心
- • 延津县“智慧麦田”数字管理系统荣登全国农业现代化典型案例榜单
- • 卫辉太行山野生蜂蜜荣获国际金奖,蜂农合作社年增收百万
- • 平原博物院“国宝奇妙夜”:AR技术让青铜器“开口说话”
- • 原阳县“乡村工匠”评选: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 • 长垣市“村BA”总决赛精彩纷呈,民俗表演与啦啦队秧歌舞共谱乡村盛宴
- • “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助力乡村振兴,80%行政村受益,户均增收8000元
- • 新乡市新增太行山石雕、延津柳编等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教育强市建设经验获教育部专题调研:探索创新,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全省揽获前三,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成果显著
- • 延津县石婆固火烧技艺大赛盛大启幕,百名师傅共展108层酥皮绝技
- • “一村一品”战略成效显著,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 新乡市博物馆新设“牧野记忆”展厅,3D技术再现仰韶文化遗址,开启历史之旅
- • 新乡市荣膺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助力产业升级
- • 封丘县树莓种植引入以色列滴灌技术,亩均收益突破五万元大关
- • 贫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投产,月均增收1800元,助力残疾人共奔小康
- • 辉县市传统石匠技艺申遗成功,古老手艺焕发新生光彩
- • 新时代比干精神:廉政教育大纲全国巡讲正式启动
- • 封丘县“光伏+农业”模式创新推广,年发电2亿度助力生态增收
- • 延津优质小麦订单覆盖80%乡镇,溢价收购助力农民增收
- • 新乡市“雨露计划”助力2.3万人就业,90%学员实现稳定工作
- • 太空育种蔬菜首入新乡菜谱,航天美食节筹备中
- • 欧盟农业科技示范园落户原阳,以色列智能灌溉技术助力中原农业现代化
- • 中粮集团投资15亿元打造面粉深加工基地,年处理小麦100万吨,助力中国面粉产业升级
- • 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启动,百名专职心理教师上岗,共筑心灵健康防线
- • 龙泉书院遗址公园开放,千年古韵再现明代中原最大民间藏书楼
- • 原阳县“黄河号子”改编摇滚版惊艳草莓音乐节,全场观众引吭高歌共襄盛举
- • 封丘金银花荣登全国道地药材名录,种植补贴再升级至每亩800元
- • 许衡故里鲁斋书院:再现朱子理学传播辉煌
- • 新乡农科院培育抗旱小麦新品种“新麦68”,亩产突破900公斤,助力粮食安全
- • 长垣市创新举措,秸秆变废为宝技术年转化百万吨农业废弃物
- • 辉县山楂酵素饮品登陆市场,成都市白领办公桌新宠
- • 封丘县与河南师范大学携手合作,定向培养500名全科教师,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新乡智慧农业示范园启用,5G+物联网技术助力万亩农田迈向智能化
- • 封丘金银花产业腾飞,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出口量领跑全国40%
- • 高校“智力扶贫”计划启动,千名教授结对指导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健康扶贫直通车”进村,5.2万脱贫群众免费体检,助力乡村振兴
- • 新乡市推出“美食碳中和”计划,百家餐厅共同推广零碳菜单
- • “三通一规范”工程经验全国推广,助力农村基建提质增效
- • 延津“中国第一麦”华丽变身,航天级品质挂面引领商超新潮流
- • 唐庄镇万亩桃园盛情开放,游客自制桃胶养生礼盒体验田园乐趣
- • 新乡市试点“碳中和村庄”:光伏屋顶覆盖率达80%,绿色生活新篇章
- • 新乡青年志愿者协会暖冬行动:捐赠物资超千万元,温情传递温暖寒冬
- • 卫辉“卫红花”种植面积扩至8万亩,助力3万农户增收致富
- • 苏轼后裔聚居地考证:新乡封丘苏氏古村落建筑群的传承与保护
- • 辉县市山楂产业荣登全国“三品一标”标杆案例,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同盟山牧野之战数字全景馆开馆,MR技术重现上古战场风云
- • 原阳县预制菜中央厨房日供50万份,冷链直供长三角商超,助力区域餐饮新风向
- • 韩国儒学代表团朝圣邵雍墓,中韩共办《击壤集》吟诵会:文化交流的桥梁
- • 姜太公主题文旅线荣登国家级精品线路,串珠成链打造文化地标集群
- • 构建教育大数据中心,助力教育行业数字化升级
- • 社区共享厨房投用,为双职工家庭提供便捷代做饭服务
- • 以色列农业技术转移中心落户我国,智能温室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
- • 新乡荣登“中国城市活力百强”,人口净流入持续攀升,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新乡市乡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村民自办“村晚”成新年俗
- • 原阳县预制菜区块链溯源平台正式启用,扫码即可了解“从农田到餐桌”全流程
- • 获嘉县“牧野之战”箭阵表演:游客体验弩机射击,成为爆款项目
- • 原阳县预制菜产业助力农民增收,实现20万亩订单农业新突破
- • 预制菜产业扶贫园投产,助力5000名低收入群众就业新篇章
- • 原阳县预制菜企业家张广杰荣获“河南省返乡创业之星”称号,彰显创业风采

